"天下黃河貴德清!"這是"黃浪滔天聲萬里"的母親河難得一見的奇觀。
黃河奔騰蜿蜒至青海省貴德縣境內,有一條遍布灰條的山梁,被當地藏族同胞稱為"尼那",意"長滿灰條的山梁"。
在碧藍色的河水上,有一座現代水電建筑,這就是:黃河尼那水電站。
尼那水電站
尼那水電站是青海省按現代企業制度運作的第一家股份制水電有限責任公司集資開發的。電站于1996年開始建前工作,2004年竣工,電站總裝機16萬千瓦。
尼那水電站廠房
2007年,積極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的中國水電四局與時欲出售資產的民營企業華睿集團"巧遇"。
數輪談判,反復磋商,尼那水電站的命運悄然發生歷史性轉變。
尼那水電站收購協議簽字
2007年8月13日,中國水電四局和華睿集團正式簽署收購框架協議;9月28日,尼那電廠附屬協議簽字儀式在西寧中國水電四局機關本部舉行。
中國水電四局正式接管尼那水電站
2007年10月1日零時,尼那水電站正式被中國水電四局接管。
自此,修建水電站半個世紀的四局人
終于擁有了屬于自己的第一座水電站。
尼那水電站開關站
尼那水電站整體收購價為11.8億元,是當年中國水電集團系統最大一起并購。
這是中國水電四局在新形勢下積極應對"后水電時代"的到來,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所作出的重大決策,標志著中國水電四局在資本運營業務上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
尼那水電站廠區
當時的決定是深思熟慮的結果,也是充滿忐忑的挑戰。
十年再回首,事實證明,這一決策符合廣大員工的長遠和根本利益,對四局可持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尼那水電站出線塔
十年,尼那電廠共發電73.41億千瓦時,累計向電網售電72.38億千瓦時。為青海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提升作出了重大貢獻。
2010年年度發電量7.91億千瓦時,創下電站投產以來年度最好成績。
2012年8月份,尼那電廠發電量10509萬千瓦時,創下電站投產以來單月最好成績。
2014年初,利用尼那電站區位優勢,中國水電四局將電站周圍303畝荒地建成設計容量8.448兆瓦的光伏電站,與尼那電站水光互補。
尼那光伏電站俯瞰
尼那光伏電站日常管理
十年,尼那電廠和光伏產業累計完成稅前電費結算收入13.06億元,成為中國水電四局穩定持續的經濟增長點。
回首十年堅守,十年奮斗,一步一個腳印,是漫長而又豐厚的十年。
小百科:尼那水電站
尼那水電站位于青海省貴德縣境內黃河干流上,是第一個由青海省自主開發的中型水電站。電站設計壩高45.5米,總庫容量2600萬立方米,為日調節水庫。1996年開始建前工作,1999年因各種原因而停建,2000年6月工程在青海省投資公司的主持下復建。2001年正式立項,2001年3月18日工程實現截流,2003年2月28日下閘蓄水,2003年5月24日首臺機組并網發電,2004年1月1日四臺機組全部投產,2004年8月工程竣工。中國水電四局承擔全部土建施工。
施工中的尼那水電站
尼那水電站總裝機容量16萬千瓦,安裝4臺單機40兆瓦的燈泡貫流式機組。年利用4768小時,年發電量7.63億千瓦時。中國水電四局承擔2號機組安裝。
燈泡貫流式機組安裝
尼那水電站是當時青海省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運作的第一家股份制水電有限責任公司集資開發的,建設投資11.4億元。其中,青海省投資公司占股48.5%,中國水電四局占股25%,青海省電力局占股25%,西北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占股1%,黃河上游水電工程建設局占股0.5%。
2003年7月,民營企業華睿集團以12億元整體收購該電站。2007年10月,這個由四局人汗水澆灌出的黃河明珠終歸四局的懷抱。
尼那水電站上游庫區
原標題:一轉眼,這座電站在我們懷里已經十歲了!